行业动态

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行业动态 »

全球竞争力中心主任王捷:工业4.0不仅仅是“机器换人”

2020-11-05

6月12日,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访华,中德双方继续深化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“工业4.0”的对接。

  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执行中心主任王捷6月28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论坛上表示,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应该加快引进德国、美国先进的软硬件技术,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。

  王捷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可以将德国、美国的技术引进国内,和机械化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,例如汽车配件、电子配件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做一些示范项目,再在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技术,以此来促进技术落地,推动行业不断转型升级。

  实际上,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了“机器换人”的脚步。公开资料显示,2009年~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59.5%的速度增长。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(CRIA)最新统计,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2257台,比上年增长31.3%。

在日前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,工业4.0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。

  今年4月,工信部、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,《规划》中明确,到2020年,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,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。

  “机器换人”被认为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。王捷指出,重复性劳动,低附加值的工作会被机器替代,但实现智能制造、工业4.0不仅仅是“机器换人”就能实现,“真正的工业4.0是人的管理和机械结合的过程,并不是说全部都是机器就好了。”

  他给记者举了日本精益制造的例子,精益制造发展自日本丰田,通过系统结构、人员组织、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,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,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、多余的东西被精简,“日本的精益制造就是管理流程和机械化紧密结合,这条我们一定要学习。”

  此外,王捷还表示,机器换人也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,如果是落后产品,可能机器化也不能带来发展,就像当时的显像管产线,液晶屏一来,大量的显像管产线都没用了。

  在“机器换人”的基础上,工业4.0是全流程的改造。王捷向记者表示,工业4.0的核心包含三个层面,产品、生产过程、对消费者的服务。产品层面,智慧产品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被追踪,同时产品品质更好;生产过程,也就是智慧工厂,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,实现相关设备、人员以及产品的自主管理,自主进化,功能改善,全面提高效率;同时,工厂内部实现智慧生产,效率提升之后,还要服务于整个产业链,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端的有效性。

  王捷表示,按照相关定义来分,中国企业处在工业2.0自动化、3.0信息化阶段的都有,一些中小企业可能2.0都没有达到,但是没有必要拘泥于定义上的发展阶段,在现有的技术、设备、人员条件下,让智慧大脑嵌入企业系统中,才是中国企业不断进步的方法。